秋分丨平阴阳,均寒暑,借天时,补气津
秋分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6个节气,也是我国古代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。
秋分,八月中。分者,半也。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。“秋分”就是秋季90天中的中分点。
秋分时,阳光几乎直射赤道,全球昼夜等长;与 “春分”过后昼长夜短、天气渐热相反,“秋分”过后,昼短夜长、凉意日浓。
秋分养生
平补阴阳:借天时,解体渴,补气津
秋分时节,天地阴阳之气达到平衡,人体阳气亦由夏季的向外宣发转为向内收敛,趋于平衡,此时养生要尤其注重平补,即平衡身体的阴阳变化,平补气津,与天地合一。
常补水,多喝粥。喝水是对抗秋燥最简单的方式,另外,多吃些清润、温润的养生粥,在补水的同时,还起到滋阴生津的效果。
饮食原则:饮食温润,多食酸味
秋分的“燥”是凉燥,“燥令伤肺”,可适当多吃一些清润、温润为主的食物,如蜂蜜、黑芝麻、核桃、糯米等。
秋属肺金,酸味收敛补肺,辛味发散泻肺,秋日宜收不宜散,尽量少食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。
同时秋燥津液易伤,引起咽唇干燥、干咳、皮肤干裂等燥症。饮食要清淡,根据个人体质可选用甘寒滋润之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秋梨、柿子等,以滋阴润肺、养阴生津。
秋分吃什么
01 梨
中医认为梨具有生津润燥、清热化痰的作用。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,熟吃润肺止咳。
一般人生吃即可,小孩或是脾胃弱、体质虚寒的人最好蒸熟后吃,也可以把梨皮削下来与梨肉一起放到锅里煮水喝,吃梨肉、喝汤。
02 秋木耳
当季食材秋木耳,味甘性平,有益气生津的功效,是不容错过的美味。
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板栗等都很适合秋分时节食用。
03 柑橘
秋季是吃橘子的大好季节,这时的橘子新鲜、可口、有营养,而且食用可以抵御秋季干燥的气候。
04 苹果
苹果性平、味甘,是健脾开胃的良品。
粗纤维含量高的苹果含有苹果酸和鞣酸等,有收敛止泻的作用。
05 石榴
颗粒饱满的石榴口感酸甜,性温,具有生津液、止烦渴的作用。
津液不足、咽干的人,可以把石榴作为食疗佳品。
06 秋风起 螃蟹肥
最佳吃法一一清蒸
俗话说“螃蟹上席百味淡”。螃蟹的美味还在于保留其鲜味,因此吃螃蟹最好还是清蒸。蒸熟后,配上用香醋与姜末、酱油调好的佐料。吃时,掀开蟹盖,蟹膏如玉,蟹黄似金,入口鲜而肥、甘而腻。
最佳搭档一一黄酒
黄酒的酒精能祛腥解腻。通过酒精的挥发能把螃蟹特有的香气散发出来,还能渗透到蟹肉组织内部,溶解有机物质,令肉质更松嫩。且黄酒性温和,有活血暖胃驱寒的功效。蒸螃蟹加点黄酒,能同时祛除蟹的寒气和腥味。
三个”地方不能冻
01 头
头作为人体“诸阳之会”,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。受寒,体内阳气会散失大,受凉后会引起头痛等。另外,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,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。外出的时最好戴帽子,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。
02 肚脐
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,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,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,怕冷、易腹泻的人,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,还可以采取经常在肚脐热敷的方法,驱寒助阳。
03 脚
脚是人体各个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,因此,血液流经的路程也最长,而脚又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,所以人们常说“脚冷,则冷全身”。足部寒冷,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,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。
六大疾病要当心
01 呼吸疾病
秋分后天气转凉,若下雨,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。冷空气会刺激皮肤,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,无力抵御寒邪,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,如发烧、咳嗽、支气管炎等,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。
02 皮肤干燥
秋风降温的同时,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,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“秋燥”,此时容易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及大便干结、皮肤瘙痒、干裂、流鼻血等症状。
03 肠胃疾病
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。秋分以后,天气变冷,如果防护不当,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反酸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。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。
04 心血管病
早晚温差越来越大。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,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。因此,在秋分之后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。
05 过敏鼻炎
秋季风大,花粉、尘埃都弥散在空气中,易引起过敏。另外,秋季温度湿度适宜螨虫的繁殖,易引起过敏。
06 抑郁烦躁
秋分开始阳光照射少,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,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,因而很容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不稳定。“伤春悲秋”也就是这个道理。因此,秋分养生,应该多注意对心情的调节。
时间:2021-09-23作者:管理员